400-998-1531
您当前的位置是:首页> 学校动态> 动态详情> 动态详情

会计手段变法粉饰业绩

发布:衢州恒企会计培训学校 时间:2014-06-26 09:55:00.0 点击:787

  投资性房地产备受险企青睐,一方面是因为地产投资周期与险资相匹配,另一方面也因为目前地产投资收益处于上升期,借助公允价值估值的会计游戏实现资产增值提高偿付能力水平。这也为地产收益下滑时险企资本金吃紧埋下了隐患。近期,保监会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叫停,并严查投资性房地产项目,不少涉房险企的偿付能力等考核指标恐将被重新认定,势必引发新一轮增资潮。
  27家险企投资性房地产超千亿
  寿险公司热情远高于财险
  自2010年保监会放开险资不动产投资,2012年以来,保监会相继发布多项新规拓宽险资投资领域,如2012年发布的《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》,就再度对险资投资不动产范围和比例进行松绑。而今年初保险不动产投资比例再度被提高至30%。
  一系列松绑政策成为不少险企投资地产的契机。据记者统计,去年有27家险企投资性房地产规模已经接近1025亿元,较上年增长约七成。而今年这种势头仍在延续,据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透露,今年一季度末,保险机构投资性不动产规模754.87亿元,总体规模不大,但较去年同期增长96.22%,增长速度较快。
  据悉,目前险企的不动产投资中投资性房地产占比较重,一方面大量险资在寻找投资渠道,另外不动产投资解决了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的问题。据了解,寿险保单的有效期都是10-20年,经过加权平均得到的负债平均久期也在十年以上。
  在寿险领域,平安人寿居于榜首,投资规模从2012年底的144.8亿元提升至去年底的182.64亿元,紧随其后的为生命人寿,其投资性房地产规模达到128.6亿元,此外合众人寿该领域投资规模也达80.9亿元,而泰康人寿、太平人寿、人保寿险等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规模都在数十亿元,其中人保寿险为52.3亿元。
  在财险领域,有9家财险公司参与投资性房地产,仅人保财险、安邦财险去年规模超过百亿元,其中安邦财险投资规模达157.3亿元,也在非上市险企中拔得头筹,华安财险投资性房地产规模为10.27亿元,都邦财险投资性房地产规模为2.13亿元,而渤海财险、安诚财险、浙商财险等几家涉足投资性房地产规模都比较小,从几百万元至数千万元不等,其中国元农业投资性房地产规模最少,仅557.4万元。
  会计手段变法粉饰业绩
  投资性房地产遭严查
  随着险资不断涌入投资性房地产,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。个别险企在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公允价值统计时,不是单纯的依据事实来评估资产,而是借不动产再评估甚至滥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充实账面,以达到提升业绩以及偿付能力的目的。因此,保监会近期下发《清理规范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评估增值有关事项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,叫停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。
  事实上,新会计法则中指出,对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方式,保险公司可以在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两者中选其一,而一旦选择后者,就不能再更改为前者。此次《通知》又明确,保监会正在修订投资性房地产的偿付能力资产认可标准,在新标准实行之前,采用成本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改用公允价值计量。
  那么一个会计手段的变化又是如何被妄加利用的呢?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,通常而言险企收取大量保费,需要借助提高投资收益甚至增资等模式来保证偿付能力,有时增效并不顺利,因此玩会计游戏成为了一种选择。例如,某公司投资地产后,按成本计量的方式,其成本为1亿元,而通过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,隔一段时间可对这个项目进行再评估,而随着地产市场的上升,其估值也可能顺势增至2亿元甚至4亿元,有的公司不断将收取的保费进行地产投资,只要定期进行评估就可以使偿付能力提升。
  而这种评估的前提是地产等投资领域处于上行阶段,通过滚雪球的方式其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加剧,一旦行业下行,那么通过这种方式来粉饰业绩的公司,很可能偿付能力将出现严重不足。
  记者在统计中发现,去年投资性房地产领域迅猛加码的公司,如正德人寿、安邦人寿、生命人寿、国华人寿、安邦财险等公允价值变动都较大,有的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(资产或负债因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收益)也大幅提高,有的甚至增长十几倍,不过也有的公司尽管投资性房地产规模扩张,但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幅很小甚至减少,如长城人寿年报中就指出,去年并无新增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利得,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2012年底的0.26亿元降至0.19亿元。

上一篇:市国税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沈华到江干调研指导工作      下一篇:出纳避免差错的防范措施